江口沉银之谜:唐朝至明末船只倾覆历史重现

  自2017年开始,考古学家对于广西梧州江口水域中沉没的一个船只展开了全面的考古调查。最终,他们确认了这艘船只是一艘康熙年间的红船,这也意味着这个时期的海上贸易的发展水平和造船技术的进步。但退出人意料之外的是,这艘红船并非异常,它竟然是一个被誉为“中国沉船考古界的万金油”的考古大区——江口水域中的第十艘沉银船。
   据悉,这艘被确定为清代的沉银船是在2020年6月的时候被打捞出水的。而这艘船只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首次被暴露在世人面前,但由于水中环境的刻蚀等作用,大量的珍贵文物在出水之后都已经破损,对于文物保护人员和考古学家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对于这个全新的沉银考古大区来说,江口水域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这里的沉银船主要集中在唐朝至明末时期,根据考古专家的观察,这些“活化石”多是由于海上贸易周期性增加所致。研究也表明,这些沉银船大都运载着海上贸易中的珍贵商品,不仅仅是中国的瓷器、丝绸等传统的出口商品,而且还有南太平洋产的珊瑚,以及从东南亚运来的胡椒、椰子等。这也是人们研究这些沉银船的重要价值,它不仅能够为研究古代对外贸易提供实物证据,而且还能够通过司法鉴定为目前的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家提供保障。
在江口水域的沉银考古中,保护工作是一个比考古本身还要重要的话题。因为沉船中的文物往往在水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出水后姿态一度十分焦虑。除此之外,江口水域的环境也非常脆弱,如果不加以保护,不仅仅会对沉船中的文物造成破坏,同时也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的考古工作中,需要保护工作人员和考古专家共同协作,更好地解决考古和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

相关信息

热门信息

友情链接